7月6日,由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国际设计博物馆协办的“新中国设计的诞生(1945-1959)”展览在重庆当代美术馆隆重开幕。


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唐青阳 ,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杭间 ,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印刷学院院长 田忠利 ,中国美协建筑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吕品晶 ,中国美协平面设计艺委会主任、浙江省美协主席团成员、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 韩绪 ,中国美协服装设计艺术委员会主任、北京服装学院副院长 邹游 ,中国美协工业设计艺委会副主任、重庆市美协副主席、重庆市美协设计艺委会主任、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 段胜峰 ,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谢亚平 ,中国美协平面设计艺委会原副主任、四川美术学院原副院长 罗力 ,中国美协平面设计艺委会原副主任、广东省美协设计委员会原主任、广州美术学院原副院长 赵健 ,中国美协平面设计艺委会名誉主任、平面设计艺委会原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副院长 何洁 ,中国美协服装设计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深圳大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创意设计学院教学院长 吴洪 ,中国美协平面设计艺委会原副主任、上海大学国际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 汪大伟 ,中国美协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赵健 ,中国美协工业设计艺委会秘书长、北京市美协艺术设计艺委会副主任、清华清尚智慧场景研究院副院长 吴琼 ,中国美协平面设计艺委会副主任、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 吕曦 ,江苏省美协秘书长 吴嫔 ,以及来自全国设计领域的专家学者、主协办单位领导、市内外媒体届朋友等100余人出席开幕仪式。

中国美协理事、重庆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魏东主持开幕仪式。

策展人谢亚平表示,本次展览的策划在理论层面遵循了总体史、现代化叙事及主体叙事三大基本原则,其核心聚焦于解放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十年间的设计实践,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这十年间的设计成就,它们构成了中国设计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杭间谈到展览因举办场地的差异而自然融入不同的地域特色,本次展览便鲜明地展现了重庆独有的研究视角与发现成果。在审视历史进程时,他提到,当代中国设计虽已取得显著成就,但仍需置于亚洲设计乃至国际设计的广阔横向视野中,并结合历史发展的纵向脉络,来进一步厘清中国设计的价值定位,梳理其历史轨迹。

段胜峰强调,本次展览旨在通过更加深入且持续的设计研究视角,探索设计如何积极参与并引领社会形态的新一轮塑造,以及设计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加核心的作用。他进一步指出,此次联合策展的亮点在于,不仅勾勒出了新中国早期设计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当前艺术设计创作实践的丰富图景,形成了一段跨越时空的纵向叙事,更为设计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与现场实践案例。

唐青阳宣布展览开幕。



本次“新中国设计的诞生”展览在重庆的举办,是继中央美院首展后,迎来的第二次展览。本次展览以“新中国设计的诞生”为核心主题,深刻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之中,聚焦于1945年至1959年间中国设计与中国现代文明、历史文化之间的紧密关联。展览共计展出300余件作品,涵盖实物、图像、影像及文献等多种媒介形式,旨在全面揭示新中国设计历史构建的路径,构建起新中国设计发展的纵向叙事框架,系统呈现出中国现代设计史发展中的重要阶段。
此次特别新增了延安时期的设计作品、1950年代成渝地区的重要设计成果,以及新中国对外设计展览的珍贵文献等全新内容。展览以更广阔研究视野呈现更加丰富和立体的中国现代设计图景,并从学术层面探讨新中国诞生的过程中,设计如何参与社会形态的全新塑造,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组成部分。



本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中国现代设计史的一次全面回顾与崇高致敬,深刻启迪了未来设计的创新思路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更是成为了推动中国设计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重要里程碑。这一盛事进一步激励着重庆市设计界同仁携手并进,共同书写中国设计历史的新篇章,为构建更加繁荣、多元、可持续的艺术设计生态而不懈奋斗。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5日,欢迎广大市民前往观展。
摄影:杨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