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加强全市中青年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全市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发展,由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办,四川美术学院美育学院、重庆半岛美术艺术中心、重庆市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共同承办的重庆市美协首届综合材料绘画创作研修班于8月22日—31日在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举行。

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重庆市美协副主席、市美协油画艺委会主任张杰,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原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省美协综合艺委会主任杨劲松,中国美协第九届理事、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主任、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宋克,重庆市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委员、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元,重庆市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教授康益等多位国内知名专家担任授课讲师,共同构建“专家引领+团队辅导”的双轨教学体系。
理论讲解
研修班秉持“以创作带动技法”的教学理念,贯穿理论研究、技法实践、看稿研讨等多元环节,全面强化学员的理论素养与专业创作能力。研修期间,市美协副主席、秘书长魏东以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新时代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为题作首场讲座。他强调要持续提高政治思想站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用作品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弘气象;要持续深耕专业领域,敢于探索,勇于突破,将巴渝文化的深厚底蕴融入当代艺术语言的转换中,努力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

张杰以“美术创作的原理与方法”为题,从创作思维的理论建构出发,系统论述了艺术家应如何融合科学思维的逻辑性与艺术思维的直觉性。

宋克通过对近两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及国家重大美术创作作品的系统分析,深入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主题美术创作路径。

杨劲松通过“言之有物·知行合一——关于综合材料绘画实践”主题,对综合材料绘画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发展进程、题材范围的拓展以及材料与主题之间的内在关联,作出了系统而深入的理论剖析。

刘元结合“材料语言的社会学转向”,从符号学、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理论视角出发,系统阐述了艺术材料如何从传统造型载体转向社会意义表达的当代进程。

康益以“中国画审美精神引领下的水墨综合材料绘画创作”为题,以自身长期创作实践为学理脉络,系统阐释了水墨材料的本体特征与表现技法,并强调笔墨的语言特质与中国画的审美内核在这一创作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看稿研讨
在看稿研讨环节中,各位导师针对学员的创作草稿逐一进行深入指导。他们结合各级各类美展的入选标准与评审导向,分别从主题深化、技法运用、材料选择与语境建构等多个维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修改建议,引导学员破解创作困局,找准自身的艺术定位。现场学员积极提问,导师耐心解答,互动气氛热烈,展现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与良好的学术交流态势。

创作实践
在实践课程中,杨劲松与康益进行现场示范,通过手把手教学的方式,系统解析综合材料绘画的创作规律,并围绕材料实践、构图表达、色彩结构等关键环节,分享多年教学与创作经验。他们强调,综合材料绘画具有开放的边界,鼓励学员勇于突破传统框架,积极尝试新材料与新技法,深入探索传统艺术精神与当代审美意识、材料物性与表现语境之间的融合路径,以期推动创作出一批既有思想深度又具艺术张力的优秀作品。

| 杨劲松现场示范 |

| 康益现场示范 |
本次研修班为期10天,来自川渝两地高校师生、中小学教师、专业机构的美术创作骨干参加研修。

| 结业仪式合影留念 |
首届研修班的成功举办,不仅是重庆美术界在综合材料绘画领域一次成功的探索,更是扎实推动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实践。下一步,市美协将把该研修班作为一项品牌项目持续推进,积极整合高校和协会优质资源,不断完善艺术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和课程体系,通过创作扶持、展览推介与专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助力更多美术工作者成长,强化重庆综合材料绘画队伍建设,为实现重庆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撰文:付小梅
图片:李荣凤